欢迎来到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

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全站检索12121

资讯详情

资讯详情 教学资源库 >  教学教研 >  首页 > 

当前位置:

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《《周长的认识》教学设计、课件

时间:2020-08-19 浏览量:

《周长的认识》教学设计

     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  陈琴芳     指导老师:李清生

思考和提出的问题:

1、如何将整节课巧妙地和实际情境结合?

2、如何让学生自己悟出周长的概念?

3、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发现测量周长的方法?

磨课要点:

1、起点

知识起点: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,积累了相关的活动经验足以支持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。

生活起点:从动手操作中学会测量周长,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,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。

思维特点:学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有良好的抽象水平,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。

2、终点:会用化曲为直的的方法测量周长。

3、过程与方法:

一方面,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情境方式,以激发其学习动机;另一方面,有意识的引导学生,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,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,促使其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,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。通过操作活动,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。

【教学内容】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3页及相关练习题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和图形中感知周长,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,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。

2、让学生实践操作和小组活动中,仔细观察、亲身体验、分析判断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,探索求周长的策略。

3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提高学习兴趣。

教学重点】理解周长的含义。

教学难点】通过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,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。

教学准备】课件、绳子、直尺、数学书、硬币、树叶等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引中思:创设情境,引出问题 。

师:上课之前,给大家介绍一个同学,请看。

师:8岁的小胖是不是太?

生:胖。

师:小胖要减肥,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,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,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。

师:他跑对了吗?

生:不对。

师:错在哪里了?

生:他跑到里面去了或差不多跑了一半。

师:你的感觉很好,那他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?

生:应该跑外面。

师:谁来补充,再清楚的说一遍。

生:沿着最为外面的黑线跑。

师:声音响亮,说得也完整

师 :沿着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沿着操场的边线跑。

师 :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,会对小胖说些什么?

生: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。

师 :他都那么胖了,你是他的爸爸,还想说些什么?

生:小胖,不能再偷懒了。要加强锻炼身体。完整的跑一圈操场。

师:你的建议真好。

师:第二天,小胖又开始出发了。这回跑完一圈了吗?

生:没有,还没跑到。

师:小胖应该从哪里出发,跑到哪里,才算跑完一圈呢?

师:谁来说一说。

生1:从起点出发沿着操场的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,这是操场的一圈。

师:谁听明白他的意思,上来指一指并完整的说一遍。

生2:从起点出发,沿着操场的边线跑,最后回到起点,这才是操场的一圈。

师:陈老师喜欢你的表达方式,清楚,完整

师:第三天,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,好吗?我们一起出发,我们一起喊停。

师:预备出发。 

师:这一次小胖跑对了吗?

师:对了,他怎么跑得,我们大家一起说。

生:从起点出发,沿着操场的边线跑回到起点,这才是操场的一圈。

师:像这样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。

课件放学生胖的图片。

师:近年来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,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胖这样多多锻炼自己的身体,增强我们的体质。能做到吗?

生:能。

师: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?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,我们一起去看看。

课件呈现:直道是100米,右弯道是100米,直道是100米,左弯道是100米。

师:谁来说?

生:400米。

师:你是怎么算的?

生:100+100+100+100=400米

师:还可以怎么列式?

生:4*100=400米

师:算得又快又准,真棒

师:孩子们,这个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?

生:操场一周的长度。

师:从哪儿出发到哪儿?

生:从起点沿着边线跑回到起点。

师:对了,这是操场一周的长度。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,也就是操场的周长是400米。

师:老师刚才讲到一个新的词是?

生:周长。

小结:这节课,我们一起来学习周长的认识。(板书:周长)

【组织课堂:老师发现这一组同学表现最好,有精神。希望其他组也非常有精神。】

师:孩子们,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学习的过程。我们研究了一周的长度,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知道了操场一周的长度,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。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?

生:一周的长度是周长。

师:你说了一半,谁还有补充。

师:谁听明白了他的意思,再来说。

生: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。

师:他说全了没有。没关系。

师:这是你们的理解。我们一起来看小胖跑的2次,小胖跑的第2次有周长吗?

生:没有。

师:第2次跟第3次跑的区别在哪里?

生:第2次没有跑完整,有缺口。

师:谁还有补充?

生:这是不封闭图形。

师:第三次跑的图形叫什么呢?

生:封闭图形。

师:谁听明白了,到底什么是周长呢?

生: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。

师:对了,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。

齐读: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,是它的周长。

二、学中思:自主探究,解决问题

1、指一指周长。

师:陈老师带来了3个东西,想知道是什么吗?(神秘感)生:想

师:一起看大屏幕。(手指屏幕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)

生:它们都有周长吗? 

师:你们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吗?

师:请同学们,拿出数学课本封面、硬币和树叶,指一指他们的周长,边指边想这些图形的周长分别指的是什么?

师:等会儿请同学来说一说。开始吧。

【组织课堂:这一组特别好,量完之后正在交流。】

师:收好学具坐端正。

师: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?

师:在位置上,举起来,边说边指给大家看

师: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?

生1:从这一点开始, 沿着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回到这点结束,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。

师:说得不错。

师:谁上来说说你是怎么指硬币的周长?

生1:从硬币的一点出发,沿着硬币的边线绕一圈回到终点,就是硬币的周长。

师:她指的怎么样,谁来说一说指一指。

生2:从硬币的一点出发,沿着硬币的边线绕一圈回到终点,就是硬币的周长。

师:你指得好,说得也好!

师:谁上来说说你是怎么指树叶的周长?

生1:从树叶这点开始,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一圈回到这点,就是树叶的周长。

师:你是个善于表达的孩子

师:同学们注意看他指的起点和刚才指的起点一样吗?

生:不一样。

师:从图形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出发,沿着图形的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,就是图形的周长。

课件演示:老师描出了这三个图形的周长,请看。

第一个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老师说。

第二个硬币请一个同学说。

第三个树叶全班一起说。

师:大家闭上眼睛,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,这3个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?

师: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。

师:请看屏幕和你们想象的图形一样吗?

师:数学课本封面一周的边线是什么形状?........

生:正方形、圆形、爱心形状(不规则的图形)。

2、量一量周长。

师:既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,那你们能想办法量出他们的周长?(时间掌握在5分钟内)

师:老师对量周长可是有要求的,请一个同学来响亮地读一读活动要求。

活动要求:

1、同桌合作,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(直尺、绳子)测量其中两个物体的周长。

2、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。(取整厘米数)

师:看清楚几个要求了吗?

师:第一个想清楚测量的工具。第二个选其中两个物体行进测量。第三个结果取整厘米数。

师:听清楚活动要求了吗?

生:听清楚了。师:开始行动吧。

学生小组内商量、分工、测量。师巡视,了解各组测量的情况并以指导。

【组织课堂:快速收拾工具,放在桌面上坐端正】

3、展示汇报

师:谁上台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

师:第一个数学课本封面,用什么工具测量,谁来交流。带上工具。

生1:用尺子,学生上台。

师:那怎么测量呢?

生1: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,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。

师:测量的结果呢?

生1:长26+宽18+26+18=88cm,就是它的周长。

师:你算得好,说得也好!

师:第二个硬币的周长呢?谁来交流。

生1组:合作汇报,找到硬币的一点作为起点,用线绕它一圈回到这个起点,再将线拉直了,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是(8)厘米,硬币的周长就是()厘米。

师:你真会想办法,懂得把曲边的化成直边的来解决。

师:孩子们,你们看明白他们是怎么测量的吗?请你在位置上说。

生位置:找到硬币的一点作为起点,用线绕它一圈回到这个起点,再将线拉直了,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是(8)厘米,硬币的周长就是(8)厘米。

师:说的很完整,掌声送给他。

师:如果没有绳子,有没有别的办法测量硬币的周长。

生:我们组用尺子量出硬币的周长。

师:小组上来展示。(1组)

生1:先在硬币上作个记号,再将这个记号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,让硬币在尺子滚一圈回到记号点,记号点到()厘米,硬币的周长就是()厘米。

师:有创意,老师给你点赞。

师:第三个树叶的周长呢?谁来交流。

生1组:合作汇报,找到树叶的一点作为起点,用线绕它一圈回到这个起点,再将线拉直了,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是()厘米,树叶的周长就是()厘米。

师:同学们真会思考!会用各种办法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。

师:老师发现同学们量的数据误差有点大,没有关系,但是你要清楚,我们量线的时候要干嘛?

师:他说什么很重要,要拉直。才能量得更准确。

【组织课堂:请同学们把刚才量的工具收好并坐好。】

小结: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测量硬币的方法有几种?

生:有两种。

师:第一种是先在硬币上作个记号,再将这个记号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,让硬币在尺子滚一圈回到记号点,记号点到()厘米,硬币的周长就是()厘米。这叫滚动法。

师:第二种找到硬币的一个起点,绳子从起点开始围一圈,再将绳子拉直,测量绳子的长度。这种是绳绕法。树叶也是用绳绕法。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,就可以用“化曲为直”的方法。

4、联系生活,实物中找周长。

师:周长可是无处不在呢,请你们仔细地找一找身边的周长,谁来说给大家听。能不能指一指。

生1:黑板的表面有一周。(老师指一周)

师: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。

生2:你们的桌面有周长吗?请同学们自己指一指。

生3:电脑的表面有一周。自己比划。

师: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。

师:这些物体的表面也是一个封闭的图形,所以他们有周长。

三、用中思:巩固练习,拓展提升

师:孩子们,欢迎来到智慧屋,带着你们对周长的理解,向智慧公主发起挑战。

师:我们一起来找一找,下面哪些图形有的周长,哪些没有。你手举得最快,你来回答。

生1:有周长的是1 4  没有周长的是2  3

师:为什么图2图3没有周长。

生齐答:不是封闭图形。

师:说得真好。同学们挑战成功了。

师:你能又快又准确的算出下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吗?拿出你们的练习题开始计算吧。

谁来回答?

师:你们的结果跟他一样吗?

师:12怎么来的?

生1指一指,说一条边是3 因为是正方形  4条边一样,所以12厘米。

师:真棒,懂得用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。

师:18怎么来的?20怎么来的?

生:你算得又快又准确,恭喜你们又过关了。

师:挑战升级了,还有信心闯关吗?

师:智慧老人偷偷告诉我,我们班上的孩子太棒了,什么样的题都难不倒你们。

四、全课总结,拓展延伸。

师:说说你们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?

生:我懂得了什么是周长    

生:我懂得了怎样量出图形的周长。

生:我懂得了量象圆形这样弯曲的边时,要把曲边化成直边再测量。

师:看到你们学有所获,老师为你们高兴!

五、板书设计。

周长的认识

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。

曲----直


《周长的认识》教学课件.pptx

《周长的认识》学习单.doc

 

友情链接:

Copyright © 2016 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闽ICP备20008557号-1
联系地址: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解放东路1250号,电话:(0594)8592201 技术支持:泓喆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