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》教学设计
时间:2020-08-21 浏览量:
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》片段教学设计
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陈少娟
【片段内容(范围)】
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66页。
【教学目标】
1、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,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,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。培养学生抽象、概括的能力,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。
2、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,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。
3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,感受数学的价值。
【教学重难点】
教学重点:平行四边形的意义。
教学难点: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。
【教学准备】
课件、三角板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复习旧知,导入新课
1.复习旧知
师:同学们,你们认识平行线吗?请看屏幕,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?
课件出示:
(1)提问:第②组是平行线吗?第⑤组呢?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,请同学们仔细观察。
课件动态依次演示:
(2)师:认识这个四边形吗?
2.点明课题
师:今天我们就来学习──平行四边形的认识。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简单旧知识复习,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自然由平行线过度到平行四边形,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本质,为后面平行四边形意义的教学做好思维上的孕伏。
二、自主探究,合作交流
1.平行四边形的意义
(1)提供感性材料
师: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?在哪见过,能给大家说一说吗?
①学生尝试举例。
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。
a.引导学生找一找、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。
b.课件呈现: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。
(2)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
①师: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,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,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?
预设:对边平行、对边相等、对角相等
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?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,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。
②学生小组合作,利用三角板、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。
③小组汇报交流:
预设:
量一量: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、对角相等。
画一画: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,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。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。
在汇报的过程中,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,另一组对边也相等。教师要及时总结: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。
(3)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。
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。
师: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?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,你想怎么说?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,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,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,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。
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。
师:(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,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?(学生读,教师板书: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)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?
(4)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。
师:现在,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?想好了吗?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?
【设计意图】本环节的教学比较开放,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。通过问题的引领,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、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,教师适时的给予点拨,以便于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。
2.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
(1)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。(可以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)
刚才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。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。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?
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: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,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。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。
(2)还以这条边为底,还能再画一条高吗?可以作多少条高?这些高长度相等吗?为什么?
(3)练习:(课件出示)
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?为什么?
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?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学生原有素材引入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,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。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,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,平行对边间的距离就相当于是平行四边形的高。通过一题多变、一题多练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更全面、深刻地认识概念。在学习活动中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,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,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与理解。
三、巩固练习,强化认知
1.第64页做一做
2.选择:(课件出示)
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( )。
A.6和1 B.5和4 C.2和4 D.3和1
3.说一说下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?(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)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,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理解,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、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。同时通过练习,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底和高的意义,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。
四、总结梳理,拓展延伸
1.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?你有什么收获?
2.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?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。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,最后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。
【板书设计】
平行四边形的认识
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
【教后反思】
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》一课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,已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,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,认识了平行与垂直。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表象感知。这一节课除了让学生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外,还需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,并且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。现将这一课反思如下:
一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的能力。
在这次教学中,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、合作探究。如: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,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,然后进行验证,最后进行总结,让学生经历猜想---验证---交流---总结的过程,从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。在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,也是先让学生试总结,然后让学生打开书,看一看书上的定义,这样学生就会通过比较,很快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。在整堂课中、学生有观察、操作、分析、和思考的机会,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、自由活动的空间。
二、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,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特征、用准备好的四条边学生动手画高这些环节学生利用三角板、量角器等文具进行验证,学生边动脑,边操作、手脑结合,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又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性时,让学生动手操作拉一拉,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。
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,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中,我利用小组合作,借助三角尺、量角器、直尺等工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特征。课堂实践后我发现学生合作起来却无从下手,不知怎样合作。可能是我在合作前对学生合作方法指导较少,学生在自主探索、合作探究方法不够明确。对如何组织实施自主探索、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缺乏应有的经验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,不断进步。